- ·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10/30]
- ·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10/30]
- ·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10/30]
- ·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10/30]
- ·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10/30]
- ·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版面[10/30]
- ·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10/30]
学术要览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诞生于数字时代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成长的年轻人被称为“数字原生代”,他们对手机使用的依赖引发了诸多争议,有人认为过度依赖手机就像药物依赖一样引发心理或行为障碍;也有
诞生于数字时代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成长的年轻人被称为“数字原生代”,他们对手机使用的依赖引发了诸多争议,有人认为过度依赖手机就像药物依赖一样引发心理或行为障碍;也有人认为青年人使用手机是信息时代的特征,不会有较多的负面作用,反而可以利用手机来提高学习效率。数据分析显示,交流沟通和信息获取以及其他诸如性别、学校等级和家庭收入等因素不足以很好地解释大学生手机使用的行为和心理。手机依赖是信息社会中具有普遍性的现象,大学生手机依赖是时代大背景下数字原生代青年特有的群体文化产生的惯常行为。所谓的手机依赖是一个时代特征,而非个体行为偏倚的结果。这应是对手机依赖问题进行研究的首要前提,从这一前提出发,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原生代的需求,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群体文化,因势利导,更多地发挥手机的正向功能。这些方面的研究仍有非常广阔的空间。
摘自《青年研究》2014(2):73-82
青年社会学是在社会学母体中孕育产生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的学科使命是要探讨青年本体的本质规定性及其外显的特征、青年与社会的互动及其关系、青年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及其作用等。在其学科发展进程中,基于不同的理论来源和独特的价值选择,形成了一些十分独特也是这一学科最基本的理论视角:“个体—社会”——基于个体与社会关系的一般社会学问题意识关系来进一步考察青年个体与社会整体的关系并作出阐述;“世代—世代”——关注青年世代在社会结构及其变迁中的角色和地位;“结构—行动”——研究青年与社会的关系;“传承—更新”——特别强调青年人也会把自身创造出的崭新文化传递给成年人。这几种基本理论视角代表了青年社会学的基本特征、核心内涵和分析角度,成为理解和把握青年社会学学科的一种纲要。
摘自《北京青年研究》2014(3):5-12
通过对北京市城区本地青年人(即父母一辈已在北京定居,本人在北京出生和长大的青年人)的抽样调查,考察北京城区本地青年人的语言使用和与之相关的诸多因素,发现在目前的北京,北京话依然是较为强势的方言,作为城市中坚力量和语言风向标,城区本地青年群体对北京话的好感仍然很高,北京话仍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环境。根据调查结果可以推测,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北京话不仅不会消失,而且将和普通话并存,并慢慢形成两个不同的语体,在不同的使用域中发挥作用。影响本地青年人语言使用的主要因素是他们的社会网络、北京市的普通话教学和普及模式。此外,还发现北京城区青年人语言使用特殊的地方:选择北京话的原因主要在情感方面,低年龄段的人(尤其是学生群体)对北京话评价更高,且热衷于使用方言,方言保持也更好。
摘自《北京社会科学》2014(4):26-31
青年在集体行动重大议题上扮演重要角色是近几年世界各地集体行动的一个重要现象,因此青年集体行动因参与主体的年龄和身份广受各界关注。青年往往被赋予正面的形象和社会运动的道德合法性,这使得青年集体行动能够获得更好的动员效果。成功的集体运动首先必须有一个好的议题,好的议题是指议题必须具有动员的力量。集体行动议题的建构取决于是否和公众关联,这种关联就是“框架”的运用。具体而言,根据斯诺与本福特提出的框架联接概念,可以采取框架桥梁、框架扩大、框架延伸和框架转换等策略。通过对我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青年集体行动案例的分析,青年集体行动参与者已经从上一代对消费、金钱等物质价值的单一追求转向关心“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等“后物质价值”。他们在构建“抗争议题”时最常使用的框架主题是:保护生命,保护文化、新闻自由、民主、人权等“后物质主义议题”,强调价值诉求。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使策略使用者的技术门槛大大降低,潜在参与者更容易形成共识,但真正实现动员作用,还需要潜在参与者形成一种对于现状的诠释。因此选择具有伸缩性的议题是青年集体行动组织者在动员中最频繁使用的策略模式。
摘自《青年研究》2014(4):10-17
研究青年的本质是青年学的逻辑起点。在青年学学科体系中可将“青年”界定为处在人生的一个特定过渡阶段——从少年向成年过渡这一年龄阶段的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为研究青年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导。青年的本质与人的本质是个别与一般、个性与共性的关系。青年学学科视域下对青年本质的研究关键在于要从一般意义上青年的本质属性背后探究青年的特殊本质属性,即青年群体不同于少年、中年、老年等其他年龄群体的特殊属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日益突变”的自然属性,“渐趋拓展”的实践属性,从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到改造社会的“日益成熟”的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基础,实践属性是中间环节,而社会属性是前两个属性的制约条件。青年的三个特殊本质属性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文章来源:《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网址: http://www.zgywylxzz.cn/qikandaodu/2021/0504/572.html
上一篇:髋臼骨折固定后的异位骨化危险因素预防及其治
下一篇:毒品离你其实并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