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安眠药效果还好?90后姑娘吃了两颗褪黑素助眠(2)

来源: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很多失眠者其实只是熬夜者,他们用视频、游戏和社交软件的感官刺激让自己在深夜依然保持清醒,而并不是真正的入睡困难,只要改变睡眠习惯,就能

“很多失眠者其实只是熬夜者,他们用视频、游戏和社交软件的感官刺激让自己在深夜依然保持清醒,而并不是真正的入睡困难,只要改变睡眠习惯,就能修正失眠的主观体验。”

余主任解释,当医院在接诊一位睡眠障碍患者时,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判断其睡眠障碍类型和原因。

“然后才能对症治疗,临床上我们尽量采用非药物治疗,因为药物都会产生依赖性,进而发生耐药性,并不利于长期健康。

睡眠障碍表现多样,原因也多样:如果通过心理测试确认是焦虑因素,就要做精神干预;如果是呼吸暂停综合征(即打鼾),可以CPAP呼吸机结合减重;如果是单纯的失眠,那么可以采用CBTI(认知行为治疗),通过睡眠限制、松弛疗法、刺激控制等调整睡眠习惯。

“以上几个失眠原因都不属于睡眠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所以补充褪黑素就没有用。”

老年人睡眠时间减少
是因为褪黑素分泌水平下降
褪黑素的最佳使用场景
其实是倒时差

假设现在飞去夏时制的纽约,那么我们的生物钟就立刻产生了12个小时的时差,昼夜节律的正常生物钟与我们体内的褪黑素分泌周期刚好相反。

痛苦的是,大脑中的松果体当然无法像你的手机时钟那样,根据GPS信号自动修改分泌时间,多数人需要三天的时间才能慢慢倒好时差,其间白天总会昏昏沉沉。

这个时候服用一定的褪黑素,就能辅助调节时差,减少时差反应;当然,到达后白天外出晒晒太阳,晚上少用白灯、少看手机,也能自我调整体内褪黑素的分泌,尽快倒好时差。

“跨时区旅行,日夜班轮替等生物钟突然被环境改变的人群,可以用褪黑素辅助调整时差,但也仅限在一周内短期服用,约3-5天,不建议长期服用。

余主任提醒,褪黑素的分泌水平一般会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这也是为什么人年老后睡眠时长会缩短,苏醒时间提前。“但即使褪黑素分泌水平自然下降,也不建议长期服用褪黑素保健品,下丘脑激素分泌是一个整体,自行补充激素会影响其他的激素分泌水平,产生相关副作用。”

“实在入睡困难,可以先看医生,如果真的是因为褪黑素问题,可以短期服用促进松果体释放褪黑素的处方药。

褪黑素分泌高峰期在
23:00-2:00

“尽管每个人的褪黑素水平各异,但每个人的褪黑素分泌高峰期相同,都是23:00-2:00,清晨以后急降,人一般就是这个时候苏醒的,这也是为什么建议人们在23:00前睡觉。

余主任解释,褪黑素只在黑暗中生成。

分泌褪黑素的松果体具有和眼睛一样的视网膜细胞,因而松果体是通过感知光线分泌作出反应的,所以光线会阻碍身体产生褪黑素的能力

“通过改变一些生活习惯就可以促进脑内褪黑素的形成,例如临睡前1小时不要玩手机看电视,卧室不要用白色光源,用遮光窗帘等。”

此外,常见的西红柿、绿茶、西兰花、核桃、黄瓜等食物,也都是含有褪黑素的。

余主任说,临床认为,好的睡眠分为三方面:

一是节律:即养成固定的入睡和起床时间(光保证睡眠并不够),且该睡眠节律要保持至少6-8周以上,才算养成了有节律的睡眠习惯。

二是动力:白天保持足够的清醒时间,为夜间睡眠储能。对于睡眠障碍人群我们是不建议午睡的,而要进行夜间睡眠之外有意识的睡眠限制,如果确实睡眠不足,午睡也不能超过半小时,以免影响良好睡眠节律的形成。

三是身心放松:这是睡眠质量的保证,可通过静心、冥想、正念、腹式呼吸等,帮助自己做睡前心理和肌肉的渐进式放松,入睡后可以更好地进入深度睡眠。

“简单来说,良好睡眠的保证就是规律作息,当然做到这一点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但即使在医疗范围,我们也不建议冒进地进行药物(安眠药)或激素(褪黑素)干预,大家要有信心,习惯是可以养成的。”

记者 章贝佳

通讯员 李彬

编辑 潘雷制 徐

【来源:浙医在线】

文章来源:《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网址: http://www.zgywylxzz.cn/zonghexinwen/2020/1107/355.html



上一篇:服用这种降压药的人,擅自停用或漏服几天,就
下一篇:激素依赖性皮炎?其实是激素诱导型玫瑰痤疮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投稿 |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编辑部|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版面费 |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