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10/30]
- ·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10/30]
- ·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10/30]
- ·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10/30]
- ·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10/30]
- ·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版面[10/30]
- ·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10/30]
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悲剧性(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其次,白流苏的精于世故、善耍手段、工于心计带给她的不是与范柳原真心的相爱相怜相惜。流苏经徐太太点拨后,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自信,“也许就是
其次,白流苏的精于世故、善耍手段、工于心计带给她的不是与范柳原真心的相爱相怜相惜。流苏经徐太太点拨后,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自信,“也许就是这个时候她决定用自己未逝的青春孤注一掷,”[2](P326)她不相信范柳原对她说的话,同时,她对自己的形势也看的很清楚,她明白她只有用自己的前途去下注,“如果她输了,她声名扫地,没有资格做五个孩子的后母。如果赌赢了,她可以得到众人虎视眈眈的目的物范柳原,出净她胸中的这一口气。”[3](P153)可见,流苏从一开始就决定将柳原作为她的猎物,她的“调情背后是生存的焦灼与无奈,柳原是在求欢而流苏却只在求生,她要的是婚姻,是保障,是生存,她是在不断的垂死挣扎和自我拯救。”[11](P11~12)在与男人的争斗中,她世事洞明,用她的小奸小坏,小智小慧与范柳原周旋,在这场婚姻的追逐中流苏可谓是耗尽了自己所有精力。
再次,白流苏是个物质至上的人,她始至终都只是在寻求着经济上的保障,这导致了她与范柳原精神沟通的错位和话语缺失。当柳原跟流苏谈论浅水湾的墙,流苏并未听出柳原的话外音,她根本不能理解柳原是在感叹人的不能作主,以及在物质文明充斥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不可信赖。柳原想要流苏懂得他,流苏愿意试试看,究其根本,流苏只是想在某种范围内,为自己的生存之路做一个铺垫,因为精神恋爱的最终结果都是结婚,听不听的懂男人的话又有什么关系呢?柳原在浅水湾的月夜打电话给流苏和她说诗经上的诗,本来是很浪漫的事情,流苏却只是恼怒柳原不愿结婚,两人的话语缺失已不仅仅是东西文化的影响,更多的是由于流苏眼里只有婚姻这唯一的事业,她只想得到经济上的安全。白流苏“或者干脆不谈爱情或者姑妄谈之,而那‘谈’的里面也藏着很现实很具体的谋生目的、打算,把爱情同谋生紧紧的联系起来,让爱情在物质(具体说来就是金钱)的算盘珠子上拨过来拨过去,成为女人谋生的一种方式,直白的说,就是女人通过谋爱来谋生。”[2](P333)白流苏获得了想要的物质生活,但最终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追求精神生活的勇气。这样的命运无疑是悲剧性的。
三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传奇》中最具有“传奇”色彩且唯一以大团圆收场的小说,但这看似各得其所的圆满里,却蕴涵了更深刻的不圆满。张爱玲清醒的认识到娜拉出走只是走到楼上去,白流苏是一个未出走的娜拉,当今社会又有多少这样的白流苏,又有多少这样的悲剧命运呢。白流苏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
第一,恋爱需要男女双方平等对待,同时,不应该掺杂太多功利性的目的。在白、范的周旋中,白流苏的地位始终是卑下的,范柳原可以对她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白流苏从一开始便是为自己寻求经济上的保障,似乎有了婚姻,她才有生存的资本。她把男人作为衡量自己价值地位的标准,她所关心的也只是范柳原会不会给她婚姻的保障。相对于浪漫的爱情,婚姻与生计更有所保障。但是女人不能只为生计而结婚,那样的婚姻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抛掉功利,还爱情以纯净。
第二,今日的女性要想获得幸福,首要的条件是独立,而不是失去自我,依附于男人生存。白流苏与范柳原结婚,是想重回到夫唱妇随的传统生活里,而不是实现自我价值。《伤逝》中的子君把爱情、婚姻当作自己奋斗的终极目标,当她婚后实现了这些目标时,她也就无所追求了,人变得空虚呆滞,也越来越庸俗。所以,女性不应该因为家庭而忘记了自我,甘愿当十足的家庭主妇,女性应该有自己的谋生方式,有实现自己价值的行动,这样才不会失去应有的自尊,才能获得长久的幸福。
这便是《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给我们当代人的启示。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个风格独特的作家,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女性生活为题材,其中,对普通女性的命运以及男女之间恋爱婚姻生活的描写,体现了她对那个时代女性的关注。《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通过婚姻,逃脱了昏暗腐朽的白公馆。然而,这并不能帮助她完全摆脱自身的悲剧命运。
鲁迅曾把悲剧扼要的概括为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1](P297),这里所说的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是那些合乎历史必然性的人类进步要求和美好品质,而“毁灭”则是指有价值的东西在特定条件下遭受到挫折、失败和牺牲。婚姻和亲情都是人生有价值的东西。婚姻是爱情的升华和延续,需要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承担责任。亲情是基于血浓于水的一种不离不弃、相互扶持的感情。但是,白流苏却没有这样美好的东西。无疑,白流苏的命运是悲剧的。她的这种悲剧是男权社会影响下,女性的必然结果,而她自身的性格特点,也加速了这一悲剧的产生。
文章来源:《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网址: http://www.zgywylxzz.cn/qikandaodu/2021/0518/576.html
上一篇:爱喝药的中国人
下一篇: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的价值观探析